晚期肾细胞癌(RCC)作为泌尿系统高发恶性肿瘤,传统治疗手段面临耐药性及疗效瓶颈。2025年,HIF-2α抑制剂贝组替凡(Belzutifan)通过靶向缺氧诱导因子-2α(HIF-2α),在晚期RCC治疗中实现突破性进展,其疗效与机制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一、HIF-2α的致癌机制与贝组替凡的靶向阻断
HIF-2α是透明细胞RCC的核心致癌驱动因子。在正常氧条件下,VHL蛋白通过泛素化降解HIF-2α;而在缺氧或VHL基因突变(见于80%-90%的透明细胞RCC)时,HIF-2α持续激活,与HIF-1β形成二聚体,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EGF)、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)等靶基因表达,促进肿瘤血管生成、细胞增殖及代谢重编程。
贝组替凡作为第二代小分子HIF-2α抑制剂,通过结合HIF-2α的PAS-B结构域,阻断其与HIF-1β的异二聚化,从而抑制下游靶基因转录。体外实验显示,贝组替凡可使HIF-2α靶基因(如VEGF、GLUT1)表达量降低70%-90%,在肾癌异种移植模型中实现肿瘤体积缩小62%-75%。
二、临床疗效:从二线到一线治疗的跨越
二线治疗数据
LITESPARK-005研究纳入746例经PD-1/PD-L1抑制剂和VEGF-TKI治疗失败的晚期RCC患者,随机分配至贝组替凡组(372例)或依维莫司组(360例)。结果显示:
无进展生存期(PFS):贝组替凡组12个月PFS率为33.7%,24个月为17.5%,显著优于依维莫司组的17.6%和4.1%(HR=0.63,P<0.001)。
客观缓解率(ORR):贝组替凡组达22.7%,其中完全缓解(CR)3.2%,部分缓解(PR)19.5%;依维莫司组仅为3.5%(P<0.001)。
总生存期(OS):虽未达统计学显著性,但贝组替凡组24个月OS率为51.2%,高于依维莫司组的44.3%。
一线治疗探索
2024年ESMO大会公布的LITESPARK-004研究长期随访(中位50个月)显示,贝组替凡单药治疗VHL相关RCC的ORR达67%,其中CR率11%、PR率56%,中位缓解持续时间(DOR)未达到,提示其作为一线治疗的潜力。
三、机制优势:克服传统治疗耐药性
贝组替凡通过阻断HIF-2α,同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,克服了VEGF-TKI单药治疗易因缺氧微环境激活HIF-2α而导致的耐药性。此外,HIF-2α抑制可下调PD-L1表达,增强免疫微环境响应,为联合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。2025年OPTIC RCC研究正在探索基于肿瘤分子分型的个性化联合方案,进一步验证贝组替凡在精准治疗中的价值。
印度肿瘤药房(India Pharmacy)是印度新德里肿瘤药房信息咨询服务平台,旨在为患者提供各类进口原研 进口仿制 最新研制等医药信息咨询 跨境医药电商直邮服务,让患者轻松获取全球最佳药品有更多选择,基本涵盖新特药 抗癌药 靶向药 丙肝 乙肝 高血压 糖尿病 痛风 等药品,欢迎咨询!官方微信 Yindu76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