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床迹象
影像学进展:MRI显示肿瘤体积增大>20%(需排除假性进展)。
症状复发:疼痛、运动障碍等原有症状加重。
实验室异常:新发基因突变(如通过液体活检发现)。
确认步骤
重复基因检测(NGS panel优先)。
多学科会诊(MDT)排除非耐药因素(如感染、治疗依从性差)。
机制:
上游RTK(如EGFR、FGFR)反馈激活。
获得性KRAS/BRAF次级突变。
解决方案:
联合上游抑制剂:如EGFR抑制剂(奥希替尼)或FGFR抑制剂(厄达替尼)。
换用二代MEK抑制剂:比美替尼(Binimetinib)或曲美替尼(Trametinib)。
机制:PI3K-AKT通路代偿性增强。
解决方案:
联合mTOR抑制剂:依维莫司(Everolimus)临床试验数据显协同效应(ORR提升至35%)。
机制:PD-L1上调、T细胞耗竭。
解决方案:
联合免疫治疗:帕博利珠单抗(Pembrolizumab)临床试验中(NCT03225664)。
策略 | 代表药物/方法 | 适用人群 | 预期效果 |
---|---|---|---|
靶向联合 | 司美替尼+厄达替尼(FGFRi) | FGFR扩增的NF1-PN | 疾病控制率(DCR)提升20-30% |
换用二代MEKi | 比美替尼 | MAPK通路突变保留 | 中位PFS延长2-4个月 |
免疫联合 | 司美替尼+PD-1抑制剂 | PD-L1阳性或高TMB患者 | 客观缓解率(ORR)可达40% |
局部治疗 | 手术/放疗 | 寡进展(1-2个病灶) | 快速控制局部症状 |
临床试验 | 如ERK抑制剂(Ulixertinib) | 多重耐药患者 | 探索性方案,数据待成熟 |
第一步:明确耐药机制
活检(组织或液体)→ NGS基因检测 + PD-L1/MSI检测。
第二步:分层治疗
缓慢进展:继续司美替尼+局部治疗。
快速进展:切换联合方案或入组临床试验。
第三步:支持治疗
镇痛、康复训练(针对神经压迫症状)。
案例1:
14岁NF1-PN患儿,司美替尼12个月后耐药,检测发现FGFR1扩增。
换用司美替尼+厄达替尼,6个月后肿瘤缩小15%。
案例2:
成人MPNST患者,司美替尼耐药后检出PIK3CA突变,联合依维莫司实现8个月疾病稳定。
司美替尼耐药后需通过 基因检测精准分型,策略包括:
✅ 靶向联合(如+FGFR/mTOR抑制剂)
✅ 免疫联合(PD-1抗体)
✅ 换用二代MEKi
✅ 参与临床试验(如ERK抑制剂)
提示:耐药后治疗复杂,务必由NF1/肿瘤专科团队制定方案!
(注:部分方案属于超适应症使用,需充分知情同意。)
印度肿瘤药房(India Pharmacy)是印度新德里肿瘤药房信息咨询服务平台,旨在为患者提供各类进口原研 进口仿制 最新研制等医药信息咨询 跨境医药电商直邮服务,让患者轻松获取全球最佳药品有更多选择,基本涵盖新特药 抗癌药 靶向药 丙肝 乙肝 高血压 糖尿病 痛风 等药品,欢迎咨询!官方微信 Yindu7689